•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获奖——北大核心期刊2023版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获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获奖——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获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46卷第2期

      当期完整版
    • 机械、电子与信息科学
    • 张福清,姚 晔,渠海燕,崔 波

      2025,46(2):119-128,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1

      Abstract:

      针对冷库蒸发器结霜导致换热效率显著下降、对冷库造成损坏的问题,基于传热传质理论,结合实际冷库数据,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冷库结霜状态的空气传热系数修正关系式,并构建了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动态模型,然后借助冷库蒸发器表面结霜实验平台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探讨不同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及风速条件对霜层生长及蒸发器换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回风湿度以及风速、降低回风温度,均会加速蒸发器表面的结霜进程;高湿度(0.6 g/kg)、低温度(-22 ℃)工况会提高霜层厚度的增长速率和蒸发器换热效率的下降速率;高风速(4.4 m/s)工况会提高霜层表面温度,结霜驱动力减小。建立的蒸发器结霜模型较为贴近实际工况,为冷库除霜控制策略提供了一定的模型基础与理论参考。

    • 贾广飞,梁汉文,杨金秋,武 哲,韩雨欣

      2025,46(2):129-140,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2

      Abstract:

      针对一维信号所含信息不全面和DenseNet网络在变工况下存在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图像和改进密集连接卷积网络(improved DenseNet, IDenseNe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CWT-IDenseNet。首先,将一维振动信号通过CWT转为二维时频图像;其次,对DenseNet网络进行改进,将DenseNet第1个卷积块中的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Swish激活函数(Swish激活函数更平滑);同时,在网络中引入基于风格的卷积神经网络重校准模块style-based recalibration module,SRM)和空间与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SRM关注特征通道权重,CBAM则从通道和空间2个维度增强特征表达能力,进而得到IDenseNet;最后,将二维时频图像输入到IDenseNet模型中进行特征提取和故障诊断,通过模型的Softmax层输出故障诊断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恒定工况及变工况下的平均故障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7.80%,且在迁移学习模型中,平均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44%。CWT-IDenseNet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在恒定工况及变工况下具有显著优势,对提高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具有参考价值。

    • 马月坤,崔漠晓

      2025,46(2):141-150,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3

      Abstract:

      针对中医事件抽取过程中存在事件论元边界模糊的问题,综合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局部与全局语义特征融合的事件抽取模型(event extraction model integrating local and global semantic feature,EE-LGSF),以提升中医事件抽取的效果。首先,通过结合不同滤波窗口大小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文本的多维度局部特征信息,同时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捕捉文本的全局特征信息;其次,通过门控机制实现局部与全局信息的动态交互,以增强对论元边界的识别能力;再次,引入模糊跨度注意力机制,动态调整注意力范围,从而优化论元跨度的决策过程;最后,以条件随机场进行标签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比相关模型在中医医案数据集上的F1 值提升了3.0~11.0个百分点,在解决中医事件抽取问题方面表现更为优异。所提模型能有效利用文本局部和全局语义信息,提高对文本跨度学习的灵活性来增强模型对论元边界的识别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中医事件抽取效果,对中医知识传承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 杨新湦,谢小龙,魏 明

      2025,46(2):151-160,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4

      Abstract:

      针对现有易感染者-已感染者-已恢复者(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SIR)模型未考虑机场网络的拓扑结构对航班延误传播影响的问题,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计算机场网络的拓扑特征指标,利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方法评估各个机场的综合重要度,将全部机场分为若干个类,据此建立不同类别机场航班延误传播的改进SIR模型,并求解模型的传播阈值;以2023年中国机场网络为例,将全部机场划分为5类,并用改进的SIR模型仿真不同初始条件下机场的航班延误传播。结果表明:改进的SIR模型在仿真延误传播时更具适用性;机场的综合重要度越高,延误传播范围越广、速度越快、恢复周期越长;当多个机场的航班发生延误时,E类机场的延误传播能力明显提升;机场网络拓扑结构对延误传播具有抑制性,延误难以波及全部机场。改进的SIR模型展现了机场重要度对延误传播的差异化影响,为航班延误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 数学
    • 王佳合,窦裕杰,庞兴梅,吕 仑

      2025,46(2):161-166,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5

      Abstract:

      为了拓展Dyck路和三元树的基本理论,研究了20-Dyck路和具有n个内点的三元树之间的双射与计数问题。首先,通过构造全新的组合结构L-R-T序列,建立了20-Dyck路与L-R-T序列之间的双射;其次,通过分析法、归纳法构建了L-R-T序列与n个内点的三元树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给出了其计数公式的一种组合证明;最后,研究了20-Dyck路的峰谷与L-R-T序列和三元树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2个组合结构之间的双射问题时,可借助与其他结构的关系来完成证明。研究结果丰富了Dyck路和三元树的相关理论,为这2个结构在组合数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韩新月,姚 卫

      2025,46(2):167-174,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6

      Abstract:

      为了拓展模糊逻辑代数的相关理论,研究了余剩余格的模糊理想和模糊同余关系及其相互关系。首先,以Heyting代数为赋值域,引入余剩余格的模糊理想和模糊同余关系概念,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诱导方式,证明二者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其次,利用截集和强截集方法,研究模糊理想和模糊同余关系的等价刻画。研究表明,余剩余格的模糊理想与模糊同余关系是相互等价的2个概念,将在结构和分类问题中起到相同的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模糊逻辑代数的相关理论,可为深入研究其他代数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王菊芳,张金叶,禹长龙

      2025,46(2):175-185,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7

      Abstract:

      为了丰富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一类无穷区间上带p-Laplacian算子的非线性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首先,计算线性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Green函数并研究其性质;其次,引入无穷区间上的紧性判定准则并在抽象空间上构造积分算子;再次,选取初值函数,运用单调迭代技巧,获得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赋予非线性项f一定的增长条件下,通过构造迭代序列,可得到分数阶q-差分方程的最大和最小正解。研究结果拓展了已有的相关结论,为分数阶q-差分方程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化学与化工
    • 曹 伟,徐晓阳,张向京,许跃龙

      2025,46(2):186-195,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8

      Abstract:

      为了提升硬碳材料(HC)储钠容量、改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采用高温热解法来实现不同杂原子(Zn、S及Zn/S共掺杂)对硬碳材料的掺杂。在高温碳化过程中,氯化锌、三聚硫氰酸热解生成ZnS颗粒不断刻蚀碳骨架,形成丰富的孔隙结构来增加活性位点;在Zn/S共掺杂时将热解温度调至1 050 ℃,经酸化处理得到H-Zn/S-HC-1050碳材料,并对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Zn/S-HC-1050碳材料在50 mA/g电流密度下可逆放电比容量为276.26 mA·h/g,相较于原始的Zn/S-HC碳材料比容量239.26 mA·h/g提高了15.46%,同时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进行100圈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201.65 mA·h/g可逆比容量。改性后的H-Zn/S-HC-1050碳材料通过优化碳化程度、减少杂质附着,能充分发挥出Zn/S共掺杂的协同效应,为开发高性能硬碳材料提供了参考。

    • 食品与生物科学
    • 邵江涛,齐俊愉,韩泽旭,郭学玲,齐奕珂,王英泽

      2025,46(2):196-206, DOI: 10.7535/hbkd.2025yx02009

      Abstract:

      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组织内部复杂的细胞级联反应,巨噬细胞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表型可塑性,能够依据炎症阶段的不同而极化为M1型或M2型,以适应其所处的微环境。环境适应性变化促使巨噬细胞进行代谢重编程,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从而有效参与抗炎反应并调控炎症过程,但代谢重编程在抗炎治疗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阐述了巨噬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代谢重编程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代谢重编程在炎症性疾病治疗方面面临的问题,认为未来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研究应侧重以下几方面:1)探究代谢重编程产物影响巨噬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机理;2)深入分析代谢重编程调控巨噬细胞的分子机制;3)探索个体差异对巨噬细胞代谢途径调控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材料科学
    • 朱立光,郭超飞,郭志红,韩宝臣,王现辉,谢天伟,赵海瑞,程 林

      2025,46(2):207-214, DOI: 10.7535/hbkd.2025yx02010

      Abstract:

      为了改善连铸保护渣的润滑性能,提高控制传热能力,利用旋转黏度计、红外发射技术(IET)、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K2O对连铸保护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ω(K2O)=0~6%时,随着K2O含量增加,保护渣的黏度(1 300 ℃)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ω(K2O)=2%时,黏度和转折温度均为最低值;从熔渣微观结构可以看出,熔渣中简单结构单元Q0和Q1先升高后降低,复杂结构单元Al-O-Al和Si-O-Al先降低后升高,熔渣的复杂程度及整体聚合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K2O含量增加,促进了结晶相Bredigite(Ca7Mg(SiO4)4)的析出,抑制了结晶相枪晶石(Ca4Si2F2O7)的析出,导致保护渣的热流密度逐渐降低。综合来看,当ω(K2O)=2%时,K2O可以提高保护渣的润滑性能和控制传热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连铸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 土木建筑工程
    • 苏佶智,佟振禹,李 勇,于海丰,张浩轩,潘钻峰

      2025,46(2):215-224, DOI: 10.7535/hbkd.2025yx02011

      Abstract:

      针对可更换连梁中的损伤部件在强震后由于残余位移过大而无法拆卸和更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杆的新型自定心连梁(self-centering coupling beam,SCCB)。首先,设计并测试了一种新型自定心摩擦阻尼器,研究其力学性能;其次,对同一SCCB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探究了加载速率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最后,建立SCCB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SCCB的滞回特性呈典型“旗帜”型,摩擦力为10 kN时,加载速率从1 mm/min提升到10 mm/min,滞回环面积减小了34.45%;增大SMA棒直径可以提高SCCB的刚度、承载力及耗能,并减少残余位移;增大SMA棒预拉力可以提高刚度和承载力,对耗能影响较小。SCCB有效提高了结构在强震后对残余位移的适应能力,为可更换连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陈信朋,王朝熠,卢 锋,李林隆,赵飞龙,熊 成,罗崇俊,马凯蒙

      2025,46(2):225-236, DOI: 10.7535/hbkd.2025yx02012

      Abstract:

      为研究富水区隧道排水系统的降压能力,以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凤凰二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究了环向排水盲管间距、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和水头高度3种影响因素对降压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向盲管对衬砌拱圈水压力有显著降低作用,衬砌拱圈、边墙部位水压力较大,仅次于仰拱;盲管间距在3~5 m范围内,衬砌拱顶水压沿隧道纵向变化特征呈现“M”型变化趋势,但盲管间距大于5 m时,盲管降压效果开始显著下降,水压沿隧道纵向变化特征转变为“平顶山”状;以综合受力指数、降压系数评价排水系统的降压能力,得到了排水系统降压能力预测公式,最大预测误差为8.25%,具有较高精度;3种因素对降压能力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环向盲管间距>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水头高度;若围岩与初支渗透系数比过大,排水系统降压效能将出现下降,可采取缩小盲管间距或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以增加排水系统降压效能;综合考虑多因素与降压能力变化规律、结构安全性与成本效益,将工程环向盲管间距设为5 m较为合适。所提排水系统降压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适用性较好,可为富水区隧道工程防排水体系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全选
    显示模式:: |
    • 贾广飞,梁汉文,杨金秋,武 哲

      DOI:

      Abstract:

      针对一维信号所含信息不全面和DenseNet网络在变工况下存在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时频图像和改进密集连接卷积网络(Improved DenseNet, IDenseNe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一维振动信号通过CWT转为二维时频图像;其次,对DenseNet网络进行改进,将DenseNet第一个卷积块中的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Swish激活函数(Swish激活函数更平滑);同时,在网络中引入基于风格的卷积神经网络重校准模块(SRM)和空间与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SRM关注特征通道权重,CBAM则从通道和空间2个维度增强特征表达能力,进而得到IDenseNet;最后,将二维时频图像输入到IDenseNet模型中进行特征提取和故障诊断,通过模型的Softmax层输出故障诊断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恒定工况及变工况下的平均故障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7.80%,且在迁移学习模型中,平均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44%。CWT-IDenseNet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在恒定工况及变工况下具有显著优势,对提高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具有参考价值。

    • 颜丽娟1,荀亚静1,马坤茹1,孙运兰2,3

      DOI:

      Abstract: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 PVDF)在显著增强硼粉与铝粉点火燃烧性能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在PVDF改性硼、铝含能材料方面的广泛研究,归纳提炼了十种主流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发法、静电纺丝技术、静电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沉积、微乳液法、3D打印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法、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液相法以及液滴微流控技术,然后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制备原理、应用场景及优缺点,最后指出了PVDF改性含能材料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1)安全改进;2)绿色技术;3)纳米材料优化;4)多尺度设计;5)创新的涂层方法;6)深入了解反应机制。

    • 张 岩1,康泽鹏1,高晓芝1,杨 楠2,王昭雷3,

      DOI:

      Abstract:

      针对电力负荷数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问题,将负荷数据的不确定性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FBiLSTM-Attention短期负荷预测模型以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其中包括缺失值填充、相关性分析及数据归一化;其次,通过K-Means聚类将每个特征的数据转换成模糊规则以此引入模糊逻辑的处理,同时,模型结构方面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最后,对所提方法与传统的LSTM与BiLSTM-Attention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合了模糊逻辑的模型精确度和鲁棒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所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处理不确定性数据的能力,为负荷预测研究提供了参考。

    • 王 宣1, 2,李泽华1, 2,史润婕1, 2,李田田1, 2,王若琳1, 2,牛春梅1, 2

      DOI:

      Abstract:

      血液透析(HD)是一种血液净化方案,用于清除血透患者血液中积累的代谢废物。透析膜是血液透析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取决于清除有毒溶质的可行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当膜材料与血液接触时,血浆蛋白会快速吸附在膜表面,并与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反应和补体激活,从而形成凝血及血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更有效的透析膜材料,以降低蛋白质附着,提高抗凝血性和毒素清除效率,从而提高透析性能。为了赋予血液透析膜良好的抗凝血性能,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膜材料进行改性,如表面微观结构、表面电荷和润湿性等,以保持其在血液相容性方面的可控性。总结了膜的改性技术;阐述了现阶段HD膜面临的挑战与改进策略;阐明了当前抗凝血改性策略大多存在稳定性较差、易脱落的问题,改性过程通常涉及到有机溶剂和化学药品的使用;对透析膜抗凝血改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1)开发智能响应材料,实现动态的抗凝血功能;2)构建仿生膜表面,减弱人体的排异反应;3)设计动态和可再生表面,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自我修复或再生;4)绿色化改性方法,既能实现高效的抗凝血改性,又能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 李国昊1,尹红彬1, 2,孙义港1,张 哲1,毕向军1,胡文静1

      DOI:

      Abstract:

      针对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面临的诸多挑战,以8极48槽和8极36槽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极槽配合对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以及振动噪声的影响。首先,比较分析不同极槽配合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波动、空载反电势,以探究不同极槽配合对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其次,基于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推导电磁力波的解析模型,并通过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不同极槽配合的电机电磁力波的空间阶次和频率特征;最后,建立电机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探究不同极槽配合对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8极36槽电机在转矩波动、空载反电势等电磁性能方面要显著优于8极48槽电机,然而,由于其存在较低的空间非零电磁力波,更易引发共振产生振动噪声。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极槽配合对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电机振动噪声的影响,为电机设计选取极槽配合以及后续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 杜梦雪1,张鑫1,高洁1,毕胜1,郝杰威1, 2,张莉娜1, 2

      DOI:

      Abstract:

      为了丰富对紫叶苔属遗传基础的认识,探究了紫叶苔(Pleurozia purpurea)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完整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筛选蛋白编码序列;然后,利用CodonW、EMBOSS explorer计算各基因的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等指标;最后,采用R软件进行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并绘图。结果表明:1) 从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中筛选出31条蛋白编码序列,平均GC含量和密码子第 3 位碱基的 GC 含量分别为38.17%和32.28%,ENC和CAI平均值为50.29、0.17,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且密码子偏好性较弱;2) ENC分别与GCall、GC3以及基因编码氨基酸的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GC含量和基因的长度对密码子的偏好有显著影响;3) 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表明,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其中突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 筛选出23个最优密码子,多数以 A/U 结尾。因此,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除了主要受突变压力影响外,还受到自然选择、碱基组成和基因长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苔藓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 李姗姗,周弘毅

      DOI:

      Abstract: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其CO2排放总量位居工业部门前列。为了解决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体系构建尚不完善的问题,聚焦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CRITIC-云评级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化行业75%的节能减排技术综合评分在0.6以上,其中变频器调速节能技术、蒸汽系统运行优化与节能技术、大型高参数板壳式换热技术是标杆技术;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在成熟度、适用性、减排成本以及减排潜力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多能互补型直流微电网及抽油机节能群控系统技术与多孔表面高通量管高效换热技术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亟待改进;云模型评价显示,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整体处于“可接受级”水平,并逐步向“可宣称级”水平迈进。研究结果从技术评价视角为石化行业锚定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提供了评价依据,有助于助推“双碳”目标的达成。

    • 刘 浩1,郭海涛1,姬爱熙1,李姝琪1,余少君1,杨国华2,刘卓尔1,刘永刚1*

      DOI:

      Abstract:

      为测定松花粉中1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安全性和健康风险评估,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进行测定,使用软件Origin 2021和微生信平台绘制松花粉无机元素特征谱图和相关系数矩阵图,通过计算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Pi对松花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计算重金属元素的每日最大可耐受量、靶标危害系数和致癌风险,对松花粉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松花粉中主要含有Na、Mg、K、Ca、Fe、Zn 6种无机元素;Pi结果显示松花粉样品未被污染,水平优良;松花粉样品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未对暴露人群产生健康风险。采用ICP-MS法对松花粉中18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可为松花粉的质量安全评价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刘远超1, 赵婷婷1, 刘新昊1, 王原宁2

      DOI:

      Abstract:

      针对目前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微观导热机理研究的不足,基于SiO2组成的多孔介质缝隙模型,提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模拟研究。根据模拟体系的微观结构,采用EMD方法和NEMD方法研究均相溶液在SiO2缝隙内的热导率变化过程,分析SiO2完整缝隙和缺陷缝隙分子构象图和密度分布云图,获得SiO2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初期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EMD方法得到含SiO2缝隙的均相溶液热导率均值为0.53 W?m-1?K-1,均相溶液的热导率为0.74 W?m-1?K-1;采用NEMD方法得到均相溶液、完整SiO2缝隙、缺陷SiO2缝隙的热导率分别为0.986 W?m-1?K-1、0.581 W?m-1?K-1和0.439 W?m-1?K-1。采用EMD方法和NEMD方法均验证了SiO2缝隙的存在有利于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储存,热导率模拟值均接近实验测量值,含有缝隙的SiO2可明显降低模拟体系的热导率,有利于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储存。

    • 黄 磊1,耿长建2,赵吉庆3,岳 琦4,郭燕飞5,苏 孺1,马海坤1,吴大勇1,康 杰1

      DOI:

      Abstract:

      为了解决0Cr17Ni7Al弹簧钢丝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残余应力问题及钢丝卷曲后的回弹现象,通过实验观测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拉拔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及钢丝翘距的影响,并构建了残余应力与翘距之间的量化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卷丝过程中丝圈轴向的塑性变形是翘距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对翘距有显著影响;通过调整拉拔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翘距;翘距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准确度高达0.97。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拉拔工艺中残余应力影响的理解,为钢丝的后续加工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 杜梦雪1,张鑫1,高洁1,毕胜1,郝杰威1, 2,张莉娜1, 2

      DOI:

      Abstract:

      为了丰富对紫叶苔属遗传基础的认识,探究了紫叶苔(Pleurozia purpurea)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完整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筛选蛋白编码序列;然后,利用CodonW、EMBOSS explorer计算各基因的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等指标;最后,采用R软件进行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并绘图。结果表明:1) 从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中筛选出31条蛋白编码序列,平均GC含量和密码子第 3 位碱基的 GC 含量分别为38.17%和32.28%,ENC和CAI平均值为50.29、0.17,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且密码子偏好性较弱;2) ENC分别与GCall、GC3以及基因编码氨基酸的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GC含量和基因的长度对密码子的偏好有显著影响;3) 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表明,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其中突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 筛选出23个最优密码子,多数以 A/U 结尾。因此,紫叶苔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除了主要受突变压力影响外,还受到自然选择、碱基组成和基因长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苔藓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 董荣荣1,张 焕1,于欣然1,刘 浩2,周晓辉1

      DOI:

      Abstract:

      为获得产CpxP蛋白枯草芽孢杆菌ZY1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制备微生态菌剂,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实验对ZY1进行发酵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淀粉、豆粕、NaCl;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淀粉2.12 g/L、豆粕5.90 g/L、NaCl 5.21 g/L,活菌数达到9.63×108 CFU/mL,比培养基优化前提高了11.04倍;摇瓶发酵条件最佳初始pH值、温度、转速、接种量分别为7.0、37 ℃、200 r/min、2%,活菌数达1.05×109 CFU/mL,比培养基优化后提高了9.0%;按10%接种量基于5 t发酵罐体系进行菌剂中试生产过程中,ZY1活菌数达到1.05×1011 CFU/mL,比摇瓶优化后提高了100.00倍;发酵结束时芽孢率达到90%时,经喷雾干燥制备出菌剂1 012 kg,成品检测活菌数为8.5×109 CFU/g。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CpxP蛋白在动物细菌性腹泻病生物防治功能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 韩新月,姚 卫

      DOI:

      Abstract:

      为了拓展模糊逻辑代数的相关理论,研究了余剩余格的模糊理想和模糊同余关系及其相互关系。首先,以Heyting代数为赋值域,引入余剩余格的模糊理想和模糊同余关系概念,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诱导方式,证明二者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其次,利用截集和强截集方法,研究模糊理想和模糊同余关系的等价刻画。研究表明,余剩余格的模糊理想与模糊同余关系是相互等价的2个概念,将在结构和分类问题中起到相同的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模糊逻辑代数的相关理论,可为深入研究其他代数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王菊芳1,张金叶1,禹长龙1, 2

      DOI:

      Abstract:

      为了丰富分数阶 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一类无穷区间上带 算子的非线性分数阶 差分方程边值问题。首先,计算线性分数阶 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Green函数并研究其性质;其次,引入无穷区间上的紧性判定准则并在抽象空间上构造积分算子;再次,选取初值函数,运用单调迭代技巧,获得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赋予非线性项 一定的增长条件下,通过构造迭代序列,可得到分数阶 差分方程的最大和最小正解。研究结果拓展了已有的相关结论,并为分数阶 差分方程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